未實現的澳門

  • 《未實現的澳門》, 2017 M+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學人Thomas Daniell
  • Hugo de Lacerda New Harbour works © Hugo de Lacerda
  • 2017 M+ /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資助計劃公開講座
  • 2017 M+ /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資助計劃公開講座

2017 M+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學人Thomas Daniell以《未實現的澳門》為研究題目,審視澳門於1999年主權回歸前未能落成的填海區開發方案,探討六個主要項目:新口岸填海區、新口岸新填海區、南灣湖、路氹城、新城區及橫琴新區。當時不少建築師於國際比賽中以上述項目為題,提交了各具前瞻視野的建設方案。這些未獲採納但充滿創見的提案,編寫了澳門的另類歷史,亦為現有建設提供了具意義的比較,啟發未來發展的可行方向。

2017 M+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學人Thomas Daniell以《未實現的澳門》為研究題目,審視澳門於1999年主權回歸前未能落成的填海區開發方案,探討六個主要項目:新口岸填海區、新口岸新填海區、南灣湖、路氹城、新城區及橫琴新區。當時不少建築師於國際比賽中以上述項目為題,提交了各具前瞻視野的建設方案。這些未獲採納但充滿創見的提案,編寫了澳門的另類歷史,亦為現有建設提供了具意義的比較,啟發未來發展的可行方向。

「M+ /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資助計劃」的評審小組由 M+ 及信言設計大使代表組成。候選人所建議的研究題目,以及該提案能否拓展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設計及建築知識領域,皆列入評審考慮之內。獲選研究學人將在 M+ 進行為期三至六個月的研究,並透過論文和講座分享研究成果。往屆獲選研究學人包括范凌(2015)、Joseph Grima(2016),以及Daniel Cooper和紀逸純(2016)。

Read More

2017
成功申請人: Thomas Daniell

Thomas Daniell是澳門聖若瑟大學建築系的系主任,亦為香港大學及東京大學的客席教授。他出生於新西蘭,獲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建築榮譽學士、京都大學工程碩士及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更獲大學頒授「校長高等研究學位傑出論文獎」。他曾出版多本刊物,包括《FOBA: Buildings》(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5)、《After the Crash: Architecture in Post-Bubble Japan》(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8)、《Houses and Gardens of Kyoto》(Tuttle,2010)、《Kiyoshi Sey Takeyama + Amorphe》(Equal Books,2011)、《Kansai 6》(Equal Books,2011)、《An Anatomy of Influence》(AA Publications,即將出版)等。作為執業建築師,他的作品亦常在國際間發表及展示。

機構: M+、西九文化區、信言設計大使

有關M+
M+是嶄新的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正在興建,建成後其規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矢志於躋身世界頂尖文化機構之列。我們冀以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特色為基礎,從身處的斯時此地出發,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創立一座別樹一幟的新型博物館。

有關西九文化區
坐落維港旁邊的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集藝術、教育及公共空間於一身。西九文化區的願景是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當中佔地23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西九公園,及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同時設有多個表演場地和博物館,製作及上演世界級展覽、演藝節目,以及其他文化藝術活動。

有關信言設計大使
信言設計大使為一個成立於2014年的專案資助平台,由2007年創立的本地註冊非牟利慈善團體「香港設計大使」創辦。信言設計大使旨在支持香港及大灣區的設計專案,推動專業知識、設計研究議題和創意項目,涉及多個設計領域,從平面設計、媒體、建築至生活空間。信言設計大使旨於積極鼓勵創意研究、設計及別具意義的計劃發展,藉此提倡設計的正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