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築」這設計概念是改變現有建造模式的催化劑,敦促設計師考慮對其他物種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探索如何將廢棄木材和固體廢物重新利用、並融入建築過程中。然而,材料供應不穩、製作難度和設計複雜性等方面,讓這課題面臨獨特挑戰。
「生態建築」這設計概念是改變現有建造模式的催化劑,敦促設計師考慮對其他物種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本研究探索如何將廢棄木材和固體廢物重新利用、並融入建築過程中。然而,材料供應不穩、製作難度和設計複雜性等方面,讓這課題面臨獨特挑戰。
我們的共創實驗室與當地社區合作,利用先進的木材升級再造技術,創新改進設計和製造公共設施的方式。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實踐環保建築時,如何結合地區性知識與前沿技術,以增強建築設計和廢物再造的參與度?
元宇宙和自動化科技有助於普及設計知識、彌補技能差異、推進持份者之間的合作。本研究所記錄的工藝技術、廢木數據庫、共創和共制方法,能為設計師和研究員提供更豐富的生態建築和社區實踐知識。
Provides Ng 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生、並擔任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講師。她是國際研設團體的共同創辦人,專研人工智能在三維電影和仿生設計中的應用:Current.cam 和R.E.Ar_。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如荷蘭特文特國家博物館、莫斯科多媒體藝術博物館、及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等。
于博遠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生,曾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和牛津大學。他是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研究員和中國建築學會環境行為學分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循環工程與自主建造。他的作品被精選及收錄在自然期刊, Wood Central 等國際平台,並在B-Pro show中獲得銅獎。
駱家寧,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碩士,擔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曾任清華大學未來人居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字建造,可持續建築設計與建造,虛擬現實與擴增實境,以及回收材料在生成式設計與施工中的應用。他的作品曾獲巴特利特建築學院B-Pro Show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