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層中過量的碳物質,與雲端過量的信息相仿,都以肉眼不可見的細微,和覆蓋全球的宏大尺度,構建了我們所處的環境。光、碳、電、氣、核等元素在牽動著從地表到無盡上空之間的“大氣”構架:從地表基站、電力網絡、計算與雲服務平台、高空飛行器,到生態圈中的能量湧動。對不可見能源及物質的利用,在悄然改變著地質地貌、城市肌理和大氣環境。 “大氣建築,呼吸之間”由田野調查、公共項目及出版物三個階段構成。其中田野調查從一系列基於中國地理的項目入手:深圳的核電站與藍色碳匯,青海的光伏發電基地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貴州的雲服務及數據產業……試圖構建起圍繞光、碳、電、氣、核等無形元素的實體形態,以一種新的設計思路介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雲層中過量的碳物質,與雲端過量的信息相仿,都以肉眼不可見的細微,和覆蓋全球的宏大尺度,構建了我們所處的環境。光、碳、電、氣、核等元素在牽動著從地表到無盡上空之間的“大氣”構架:從地表基站、電力網絡、計算與雲服務平台、高空飛行器,到生態圈中的能量湧動。對不可見能源及物質的利用,在悄然改變著地質地貌、城市肌理和大氣環境。
“大氣建築,呼吸之間”由田野調查、公共項目及出版物三個階段構成。其中田野調查從一系列基於中國地理的項目入手:深圳的核電站與藍色碳匯,青海的光伏發電基地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貴州的雲服務及數據產業……試圖構建起圍繞光、碳、電、氣、核等無形元素的實體形態,以一種新的設計思路介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策展人、設計師、創作者。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建築系,現工作於MAD建築事務所。創立研究型藝術設計組織Conversazione,並在紐約及北京多地舉辦近百場展覽、工作坊、論壇等活動,致力於探索生態氣候、媒體技術與空間政治等跨學科議題。策劃展覽包括 “齊物生息:堆棧地貌中的自然系統變動”(2020, OCAT研究中心),“振動的雲層”(2021,設計互聯)。創作領域涉及建築設計、遊戲化劇場及多媒體影像;獲得鳴鳳堂青年電影節銅獎(2019),設計互聯“設計策展計劃”策展人獎(2021)及信言設計大使種子基金(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