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項目於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和2021倫敦設計雙年展亮相

25. 6. 2021

第十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信言設計大使很高興分享由團隊Joshua Bolchover和林君翰策展的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項目《破裂生活:地下房屋的故事》,將在2021年第17屆國際建築威尼斯雙年展於5月22 - 11月21日展出。項目通過建設專案、研究、展覽和寫作,考察了中國和蒙古的農村到城市轉型過程。地下房屋及其居民的的故事揭示了當今中國農村的生活。展覽體驗包括1:1模型和視頻投影,讓觀眾體驗地下房屋的空間。該項目闡明過去與現在、傳統與普通、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辯證法,塑造了當今中國當代的現狀,並揭示了當今中國的生活。

瀏覽影片了解項目當中更多鄉村到城市轉變的過程。

 

新舊對比:地下房屋被新建的公寓包圍(中國山西)。照片由城村架構 (Rural Urban Framework)提供。

航拍圖片攝於三門峽(河南,中國)顯示出不同的建築形式“共住”一起——農村住房和城市住宅,傳統和公式化的,過去和現在的。照片由城村架構 (Rural Urban Framework)提供。

中國農村的轉變(山西,中國)。照片由城村架構 (Rural Urban Framework)提供。

地下房屋的院子入口(山西,中國)。照片由城村架構 (Rural Urban Framework)提供。

「在過去,許多農村社會為其村民建造房屋,建房過程直接鞏固了社區。民居的設計體現了日常房屋建造者的獨創性,並探索了他們在有限資源下面對不同環境的能力。今天,城市化的過程已經改變了人們共同生活的方式。在住屋需求和經濟的驅動下,新農村由建築工人按照通用的建築技術建造下變得千篇一律。隨著對傳統建築工藝的迴避以及對工業化建築手法的推崇,傳統房屋建築的文化和工藝正變得越來越過時。

中國北方的地坑院是一種獨特的類別,當因為材料緊缺,不需要石頭或木材,環境構造使得它冬暖夏涼。土地裡挖掘出一個巨大的中央庭院,這裡是多戶人家共享的家庭空間,生活空間沿每個邊緣向外蝕刻延展。然而,這些原始居民的生計,仍然在地面上。今天,在許多地方,這些農田已經被住房、工廠或基礎設施所取代。然而,隨著城市化侵蝕和破壞地表,防空洞仍然存在。有些保持原樣,有些只是季節性地使用,有些完全改變了,有些則被廢棄了。」

節選自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1/rural-urban-framework

《沙盆推演》現已在倫敦設計雙年展香港館開幕,展期至6月27日,由香港設計史網絡團隊陳朗晴 與宋美娜,(2018信言設計大使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策展學人), 陳慧琳, 紀逸純(M+/ 信言設計大使研究資助計劃前研究學人), 李頌恩, 黃鈺雯(M+ 前策展人)策展以及由aona (黎雋維和孫煒權) , K2 (Teresa Dermawan, 袁楚茵和 蔡潤楓) 和Trilingua (陳濬人和徐壽懿) 設計的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項目,回應了今年大會由倫敦設計雙年展藝術總監Es Devlin策劃的「共鳴(resonance)」的主題。《沙盆推演》是個透過推測設計來重新想像香港歷史敘事的互動裝置,觀眾在沙盆上書寫或繪畫的筆觸會被投影到展場上,形成一個共享思想的空間以探究香港港錯綜複雜的設計歷史,並鼓勵了人們對這座城市未來的集體意念。

圖片由 Jimmy Ho @groundhooo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