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精選

23. 12. 2021

信言設計大使很高興宣佈最近兩個資助計劃的出版物,關於青山龍窯及另外一本香港現代建築攝影書。此外亦有一個為小型企業研發的結合電子和實體的平台,該項目在2021年首爾建築與城市主義雙年展展出。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器說龍窯

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精選:新書《器說龍窯》已於2021年10月21日發佈。專題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香港龍窯關注組的團隊對香港碩果僅存位於屯門的「青山龍窯」的記載和保育研究呈現在他們的新書中。該窯建於1940年代,因爲該地區有許多採石場,為附近的陶瓷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它由 1940 年代運作至 80 年代初,主要燒製日用陶器, 從錢罌、砂煲、渠管到酒樽。《器說龍窯》讓一件件陶製品帶領大家回到龍窯「香港製造」的現場,回望生活的美妙痕跡,娓娓道出我們的香港故事。本書由香港龍窯關注組編寫,成員集藝術、 保育、 教育等不同背景的陶藝愛好者,致力推動龍窯保育及活化。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香港龍窯關注組的團隊對背後歷史故事的分享仿佛帶領大家當年龍窯「香港製造」出各種各樣受本土市場歡迎的日用品的現場,讓我們窺探當年陶窯的工藝水平及生產過程。更重要的是,這些器物當中,有不少都是香港人的共同而美好的回憶。例如,多少人不能忘記將錢儲在錢罌裏,到某刻把它打破,取出硬幣那快感?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昔日,缸瓦鋪「梗有一間喺左近」,從日用品到陶塑都有,不少都是「香港製造」。看,這是龍窯的錢罌,頂雕龍鳳旁刻雲雷,滿則撲之,儲蓄是美德啊!還有醬油盆、蟋蟀盆⋯⋯處處透露那輩人的生活情懷。工合出產的錢罌在1950、60 年代非常流行,比豬仔錢罌更古樸,模樣像袖珍「米缸」。那時錢罌的設計,是讓人把硬幣從頂端的細長小口放入,而沒有「出口」,要拿錢的話,就必須把錢罌打。」本書由MCCM Creations出版,由香港插畫師Maoshan Connie創作插畫。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圖片由香港龍窯關注組提供

陶瓷屋頂和屋簷瓦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明顯特徵,一些強烈的裝飾細節提供了一個古老的生活一瞥。「石灣瓦脊,造型栩栩如生。梁森練就一手好技藝,雖沒機會製作正宗的石灣瓦脊公仔,卻為不少「復古」中式建築做了精美的陶瓷裝飾,有的簡潔樸實,有的精緻考究。他那慧心巧手,為龍窯出品添上藝術色彩。」

「要數龍窯的最大特徵,必然是那依斜坡而建的管狀密室。燒窯時,只需在較低處點火,就會產生強烈對流,火焰會隨着煙囪而上,直達窯的另一邊。同時,亦能讓窯內的溫度在短短一日間,上升至攝氏1300 度。今時今日,柴窯已逐漸被電窯取代,後者較易操控、效率高以及容易估計作品燒成的模樣。雖然如此,柴窯依然有種特殊魅力,其悠久的歷史、獨特以及無可預計的燒製效果,風靡無數陶瓷愛好者。」

這個專題資助研究項目和短片帶領大家當年龍窯「香港製造」出各種各樣受本土市場歡迎的日用品的現場,讓我們窺探當年陶窯的工藝水平及生產過程。更多有趣的幕後故事和研究呈現在他們最新出版的《器說龍窯》書中。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20世紀50-70年代香港現代建築》

《20世紀50-70年代香港現代建築》記錄了超過300座建築物和建築群,結合攝影、翔實的背景資料和學術論文,對那個變革時期的現代主義建築進行了全面概述。在戰後的幾十年裡,許多香港建築師,包括很多從中國內地移民的建築師在內,積極探索現代主義原則,以此應對住房短缺、大規模建設和有限的預算。儘管經濟效益較之設計更受關註,但他們的建築植根於時間和場所,以獨特而務實的方式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社會價值觀、材料、技術和用途。作為一個參照系統,此書旨在喚起人們對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認識,並加深對其建築價值、社會、文化及歷史價值的討論。

展覽開幕和新書發佈將於2022年1月21日在歌德藝廊舉行,屆時將有Walter Koditek和黎雋維Charles Lai出席,同時有導遊參觀和線上小組討論。這次展覽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結合了攝影和仔細研究的背景資料。根據他們的研究,城市規劃師兼攝影師Walter Koditek和建築師兼研究員黎雋維將首次共同呈現他們的戰後建築作品。由Walter Koditek拍攝的200多張現代主義建築立面的照片。Walter Koditek在過去五年裡拍攝了200多張現代主義建築立面的照片,並按照建築型別劃分為七個主題類別。此外,這些照片還附有黎雋維繪製的15座現代建築的圖紙、照片和模型,其中包括何弢設計的香港藝術中心,展示了戰後香港現代建築的豐富建築語彙和本地特色。以及這些建築背後中國建築師豐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請關注信言設計大使社交媒體和網站,瞭解他們最新的展覽資訊。

圖片由Walter Koditek提供
圖片由Walter Koditek提供
圖片由Walter Koditek提供
圖片由Walter Koditek提供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項目:「Secret Societies」

 

Chun Lam和 Yi Ran Weng的「Secret Societies」於2021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首爾建築與城市主義雙年展展出,團隊成員注意到香港的小型企業由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缺乏立足之地而面臨不穩定的現實:儘管這些獨立的個體對於豐富城市生活至關重要,而且它們對社會經濟的多樣性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新型運作模式以便在這個激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因此,團隊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建立一個「Secret Societies」平台,做法是一個出租的流動售貨車,大小剛好適用於停泊在香港街道上的停車位,創新利用空間,響應關於資源管理和城市發展策略靈活性的全球對話。全球性2021年首爾建築與城市主義雙年展反映了城市環境的未來,以及促進韌性的建築和規劃策略。第三屆SBAU以 “十字路口,建設彈性城市”為主題,由建築師Dominique Perrault策展,試圖強調相互作用和專業知識的交叉運用,以及應對形成建築環境的彈性方式。

圖片由Chun Lam and Yi Ran Weng提供
圖片由Chun Lam and Yi Ran Wen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