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共研社 」二陂坊遊樂場正式開放,一個見證跨領域的設計創意和社會參與的成果

25. 6. 2021

見證跨領域的設計創意 | 香港及鄰近地區以至國際間協作的成果

左:未翻新前的荃灣二陂坊遊樂場

中:二陂坊遊樂場的設計概念「社區客廳」於2019年1月透過一個原型展覽呈現給公眾

右:改造後的二陂坊遊樂場。照片拍攝於2021年4月15日

「香港設計大使」創辦之「信言設計大使 」(Design Trust)欣然宣布,其首個先導微型公園於2021年4月15日在荃灣二陂坊開幕。二陂坊遊樂場是「信言設計大使」之「未.共研社 」(Design Trust Futures Studios;簡稱「DTFS」)旗艦計劃當中,《眾·樂樂園》(PLAY IS FOR THE PEOPLE;2018)項目啟動設計的四個先導微型公園之一。公園的正式落成代表著「信言設計大使」一直不遺餘力地連繫地區社群與公、私營機構的持份者,一起把跨領域設計專才的研究和設計概念,轉化為具體貢獻香港社會或公共空間的成果。

「未.共研社」最新延時影像——展示荃灣二陂坊遊樂場改造全過程。 從調研、概念、公眾參與、模型展示到建造的三年製作。

二陂坊遊樂場建造進行中

二陂坊遊樂場於2021年4月15日開幕

「未.共研社 」是由「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姚嘉珊 (Marisa Yiu)策劃和構思。;這旗艦計劃創於2017年,旨在提倡以正面的設計理念來建立更美好的香港和鄰近地區。姚嘉珊指出:「我們十分高興能夠跨越設計概念,著實落成首個先導微型公園,讓創意化為現實。團隊詳盡研究和分析場地,並舉辦多項公眾參與和咨詢活動,更與公、私營機構的持份者緊密合作,旨在締造一個屬於荃灣二陂坊居民的『社區客廳』。設計概念包涵公眾參與的元素,提倡包容不同有需要人士和跨世代的遊戲文化。我衷心感謝各贊助人和協作單位,包括公、私營機構、個別捐助者、顧問及各外判人員等,也期待看到荃灣居民享用這個由導師與學員互動、繼而實踐出來的成果。」     

 

姚嘉珊續稱:「改造活化過後的二陂坊遊樂場是多個月來各方面經過無數討論、修改和協作的成果,呈現出創意和好奇心如何挑戰常規,從而改善公共空間的設計,造福公眾。我特別邀請廣大香港市民和公、私營機構一起來欣賞這蛻變後的二陂坊,並繼續支持『未.共研社 』陸續在油尖旺區及中西區興建的另外三個先導微型公園。」

「未.共研社 」2018年工作坊現場

二陂坊遊樂場以一個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戶外「社區客廳」作為主要設計概念,由一個跨設計領域的學員團隊設計而成,成員包括葉希芃(建築與景觀)、陳韻淇(工業及產品設計)、蔡旻諾(建築與景觀)和麥朗(平面與品牌設計),並由國際設計導師Mimi Hoang指導和擔任國際導師「未.共研社 」策劃人姚嘉珊來完成。二陂坊位於荃灣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中,當中有不少板間房。在設計之前,團隊透過一系列在二陂坊舉行的居民諮詢和公眾研討會,促進跨世代的鄰里互動和社區共融,最後的設計融入居民的需要,讓他們享用一系列特製、並包容不同有需要人士和不同年齡層的遊樂設施;專用休閒區和活動區則以七彩的地面圖案及平面設計聯繫起來。

二陂坊遊樂場設計重點

「未.共研社 」媒體報道精選

信言設計大使非常感謝媒體對我們的持續支持和認可。我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過去幾個月有關「未.共研社 」和這此計劃對社羣的積極作用的媒體報道。

南華早報報道。圖片由Winson Wong拍攝。

Hong Kong Tatler報道

Hong Kong Tatler 2021年6月號

明報周刊報道

圖片由明報周刊拍攝

設計團隊:「未.共研社 」荃灣二陂坊遊樂場先導計劃

請瀏覽:https://designtrust.hk/design-trust-futures-studio-2018/zh/design-process/communal-living-room-2/

「未.共研社 」荃灣二陂坊遊樂場先導計劃設計團隊合照。從左到右:陳韻淇(工業及產品設計),葉希芃(建築與景觀)、麥朗(平面與品牌設計)、蔡旻諾(建築與景觀)和主策展人姚嘉珊(「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此外導師nARCHITECTS 主設計師Mimi Hoang亦參與指導公園設計。

下一個微型公園,砵蘭街休憩花園在油尖旺區即將揭幕。這個公園的概念設計團隊包括策展人姚嘉珊(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國際導師Sam Jacob(Sam Jacob Studio 主設計師)和設計師學員黎偉傑(平面與品牌設計)、曾首彥(工業及產品設計)、吳然(建築與景觀)和洪錦輝(建築與景觀)。設計團隊以最小幅度的改動,改善花園環境,為花園注入新能量。

砵蘭街休憩花園原型

2019年1月「未.共研社 」之《眾.樂樂園》展覽

設計團隊最初的綠化策略,為公園創造更高的綠化密度。

公園全新設計將定位為多用途公共空間,鋪設一系列開花植物和綠化牆,並設有可移動的檯欖和一套新設計的圖形標示。設計團隊亦沿用花園固有的設計元素,一部分的外貌會大致保留不變,只作部分設施翻新,為老用家保留一點情意結。另一部分的設計,則帶玩味和現代感,並加入大量新嘗試及概念。

「未.共研社」之《眾·樂樂園》(PLAY IS FOR THE PEOPLE;2018)

 

自2018 年起,「未.共研社」與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建築署等公私營機構共同合作。由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未.共研社」之《眾·樂樂園》項目由創意香港(CreateHK)作為主要贊助單位,而黃廷方慈善基金則為教育及社區外展夥伴。作為概念設計師及主辦單位,「未.共研社」以探索公共空間的未來發展為主軸,帶領、研究及設計出四個先導微型公園。四個公共空間分別為:砵蘭街休憩花園、咸美頓街休憩花園、山道天橋底休憩處和二陂坊遊樂場。微型公園的構思經審批後將遂一落實,由建築署作為工程代理方,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作為公園的用戶部門,二陂坊遊樂場的基礎工程及興建公園方面則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以及由香港特區政府資助。另外三個花園的興建則由香港特區政府資助。    

 

四個項目的設計團隊由來自不同領域的 17 位學員組成,與導師緊密合作,探索指定公共空間。由姚嘉珊帶領,香港導師陣容包括建築師張智強(EDGE Design 創辦人),以及藝術家、攝影師兼設計師黃炳培(又一山人);而國際導師則包括來自紐約的 Mimi Hoang(nARCHITECTS 主設計師)及來自倫敦的 Sam Jacob(Sam Jacob Studio 主設計師)。另外,Richard Hassell(WOHA 聯合創辦董事)亦擔任工作坊國際顧問,為學員提供相關輔助及意見,而 Elizabeth Diller(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合夥創辦人)也於「未.共研社」 2018 年紐約交流團與學員分享為紐約高線公園設計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