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季度資助計劃獲選名單|信言設計大使10月季度主題資助計劃「Archiving Futures」現已接受報名

25. 6. 2024

自2014年建立以來,信言設計大使致力於提供研究基金資助個人設計師、策展人、團體及非營利機構,季度種籽及專題資助計劃累計支持超過200個研究項目。面對持續變化的環境持續塑造設計的積極角色,信言設計大使欣然宣佈全新研究資助計劃週期調整為每年4月20日及10月20日,支持項目計劃回應2024年主題「Archiving Futures 」,推動及資助具創意、新思維的設計研究計劃,範圍觸及各大設計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平面視覺、媒體、穿戴產品科技,建築及生活空間,以及針對本地及地區間設計文獻庫的研究。請於2024年10月20日前提交你的計劃書。最新季度資助計劃研究內容包括城市文化、物料再造和建築研究。

 

信言設計大使為獨立設計師、策展人、創作單位和非牟利團體提供與各種設計學科相關的項目和活動的資助。本資助計劃的申請內容,需與香港和大灣區相關。大灣區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本會旨於推動及資助具創意、新思維的設計研究方案/計劃,範圍觸及各大設計領域,包括平面視覺、媒體、穿戴產品科技,建築及生活空間。積極擴闊創意設計和研究發展富意義的計劃項目。項目計劃形式包括,但不受限制於駐場計劃、實習、研究、寫作、合作方案、工作坊等。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旨於培育實驗、創新和分享文化。有志開創關於社會、教育、經濟、環境生態等項目議題,意念對社區發展有重大影響。種籽資助計劃亦同時適用於計劃正進行的人士申請,為其提供資金協助完成項目。信言設計大使誠意邀請香港及周邊地區的業界人士提交申請書,我們樂意撥款資助任何有意於海外開設展覽活動、國際研討會議、海外藝術 / 創意 / 設計雙年展的參加項目,包括展出與香港及大灣區有關的設計模型、發表研究論文或任何形式的建築、平面視覺、工業產品或嶄新領域的設計項目。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旨於大灣區的跨界別計劃。過往取得資助的項目均有廣大受眾,並於在國際間備受認可的展覽或雙年展中展出。計劃推動香港 / 中國地區創意單位的海外交流,促進業界與國際文化機構合作的機會,特別是對於香港及地區間的當代建築設計文獻研究,希望鼓勵業界專注發展、交流、建立新知識及設計價值的獨特定位,進行深度研究。

 

信言設計大使2024年10月季度資助計劃現已接受報名,請於2024年10月20日前提交你的計劃書!

20244月季度資助計劃獲選名單包括:

 

Samuel Yip帶領的「PLATANUS,是一個虛構的住宅物業銷售畫廊巡迴展覽,以三個章節探討香港古洞地區現有社區可能出現的環境危害和變化。展覽促使人們反思資本主義發展、自然保護和人類未來定位之間的平衡。展覽以沉浸式旅程的形式策劃,由三個新媒體藝術裝置組成,包括錄像裝置、互動設備、人工智慧技術和三維點雲視覺化。本次展覽向觀眾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權衡經濟發展與自然和社區記憶保護之間的關係。

 

Leroy Cheng Vanessa Ma帶領的「像素化歷史(第二部):探索香港離島的隱藏故事」,是一項社區參與計劃,也是一項充滿活力的社會活動,讓公眾參與對話和行動,為離島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該項目通過一系列互動的小志製作工作坊、分享會和講座以及離島導賞團,邀請參與者探索離島展覽所蘊含的獨特文化遺產、環境意義和社會經濟動態。通過促進對話與合作,該計劃旨在提高香港公衆對離島的認識和欣賞,同時促進可持續發展實踐和社區賦權,旨在激發集體行動,培養對這些珍貴島嶼社區未來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Sylvia Lai Toby Crispy帶領的「RE : SEW FOR FUTURE,旨在重拾當地縫紉文化的豐富遺產精髓,並重新喚起人們對縫紉傳統的欣賞。該計畫透過展示過去時代的縫紉機和製衣工具,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將知識、工匠和傳統故事聯繫起來,重新喚起人們對服裝的重視,並促進零廢棄、循環經濟和材料升級再造的文化。透過參與式工作坊,該計畫還提供了一個反思和創造的空間,讓人們透過體驗來欣賞服裝製作工藝,同時為紡織服裝業探索一條通往更永續和更有意義的未來之路。

 

由Alex Yuen帶領的「Villa Moderne: In search of Hong Kong Post-war Modern Homes,是對建於 20 世紀 40-90 年代的香港戰後現代住宅的探索、記錄和展覽。在港島南岸的石澳和淺水灣等地,大多數現代別墅都從法國裏維埃拉的寧靜美景中找到了靈感。這些別墅在嘉道理山、渣甸山或九龍塘等城市花園中迅速崛起,成爲二戰後不久社會富裕和階級分化的永恆象徵。本項目旨在通過創建一個數字平臺和一個實體展覽,擴大公衆對作爲文化遺產的香港現代別墅的瞭解,並積極將這些物業的房地產銷售重心從純粹的利益驅動市場轉向以設計爲主導的方式。這將涉及繪圖、記錄、建模,以培養對建築藝術的鑑賞力。

 

由Rolling Books帶領的「Interior Sketch Series: Cha Chaan Teng in Hong Kong and Macau,是一本關於香港茶餐廳的研究調查出版物,這些茶餐廳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實現其餐飲功能。在本地茶餐廳中,店主/經營者總是對如何擺放餐檯和餐椅、如何展示菜單和菜餚做出關鍵性的設計決定。繼早前在香港獨立書店成功出版的《茶餐廳》後,是次計劃邀請了設計師/插畫家潘逸傑和作家呂家俊,透過插畫和文物研究,從不同角度探討十多間重要的茶餐廳,揭示茶餐廳的空間複雜性,以及茶餐廳在不斷轉變的城市脈絡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木工坊帶領的「Joinery Collection,是一項考察從古典細木工、中國明式細木工到現代細木工的 100 種細木工工藝的出版計劃。該項目旨在創建一個木結構連接清單,包括中國、日本和西方文化中的傳統和創新改造,展示它們的名稱、照片和結構。研究成果將編成一本書,旨在提高公衆對木結構的認識,同時保存和保護這一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該項目是對傳統工藝的復原力和創新力的讚美,同時也是對傳統工藝在我們文化遺產中的重要性的提醒。

 

由Yu Jianing帶領的「This is Loofah?,是一系列傢俱設計,利用天然植物絲瓜和明膠製成的生物塑料的固有特性,將新材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該項目探索了擴展絲瓜(絲瓜)天然特性的潛在方法,並將其作爲傢俱設計的替代材料。項目設計了不同類型的傢俱,以展示絲瓜的空間私密性、重量效率和材料的可持續性。通過採用創新的製造工藝,絲瓜傢俱不僅經久耐用,而且是一種環保的解決方案。這項探索將中國農村地區利用率低、過剩的絲瓜植物轉化爲功能性和美觀的傢俱。

 

由Mirna Zordan及Enza Migliore帶領的「Tell me Concrete Stories,是一個跨學科研究項目,通過建築工人的獨特視角,探討混凝土對城市生活的深刻影響,探索從旁觀者到建設者的觀念演變過程,以及這種材料如何塑造城市和人類體驗,最終形成旨在爲未來城市願景提供信息的設計研究。該項目旨在通過建築工人與他們正在塑造的材料之間的親密、社會和生理關係來理解和詮釋城市。目標是描述混凝土的認知和情感特性,將其作爲人與建築環境的基本界面,超越其單純的技術、功能和進步性質,爲打造更理想的建築環境提供途徑。

 

由Fizza Inayat Qureshi, Willie Siau 及Stefan Luk帶領的「Tile Tales: The lives and after-lives of iconic flooring,旨在對香港的瓷磚和信德省的瓷片進行存檔。該項目探討了導致瓦片在兩地一度被廣泛用作建築表面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條件,以及爲瓦片注入新的文化意義的最新工藝。通過記錄這兩個地區殘存的瓦片以及圍繞它們的故事和記憶,該項目最終研究了設計如何在記憶和創造 "身份文物 "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這樣做,該項目試圖開展保存敘事、記錄文化歷史和追溯標誌性瓦片生命週期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