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新研究資助計劃週期主題「Archiving Futures 」 | 2024年1月季度資助計劃獲選名單

10. 4. 2024

自2014年建立以來,信言設計大使致力於提供研究基金資助個人設計師、策展人、團體及非營利機構,季度種籽及專題資助計劃累計支持超過200個研究項目。面對持續變化的環境持續塑造設計的積極角色,信言設計大使欣然宣佈全新研究資助計劃週期調整為每年4月20日及10月20日,支持項目計劃回應2024年主題「Archiving Futures 」,推動及資助具創意、新思維的設計研究計劃,範圍觸及各大設計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平面視覺、媒體、穿戴產品科技,建築及生活空間,以及針對本地及地區間設計文獻庫的研究。請於2024年4月20日前提交你的計劃書。最新季度資助計劃研究內容包括城市文化、物料再造和建築研究。

 

信言設計大使為獨立設計師、策展人、創作單位和非牟利團體提供與各種設計學科相關的項目和活動的資助。本資助計劃的申請內容,需與香港和大灣區相關。大灣區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本會旨於推動及資助具創意、新思維的設計研究方案/計劃,範圍觸及各大設計領域,包括平面視覺、媒體、穿戴產品科技,建築及生活空間。積極擴闊創意設計和研究發展富意義的計劃項目。項目計劃形式包括,但不受限制於駐場計劃、實習、研究、寫作、合作方案、工作坊等。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旨於培育實驗、創新和分享文化。有志開創關於社會、教育、經濟、環境生態等項目議題,意念對社區發展有重大影響。種籽資助計劃亦同時適用於計劃正進行的人士申請,為其提供資金協助完成項目。信言設計大使誠意邀請香港及周邊地區的業界人士提交申請書,我們樂意撥款資助任何有意於海外開設展覽活動、國際研討會議、海外藝術 / 創意 / 設計雙年展的參加項目,包括展出與香港及大灣區有關的設計模型、發表研究論文或任何形式的建築、平面視覺、工業產品或嶄新領域的設計項目。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旨於大灣區的跨界別計劃。過往取得資助的項目均有廣大受眾,並於在國際間備受認可的展覽或雙年展中展出。計劃推動香港 / 中國地區創意單位的海外交流,促進業界與國際文化機構合作的機會,特別是對於香港及地區間的當代建築設計文獻研究,希望鼓勵業界專注發展、交流、建立新知識及設計價值的獨特定位,進行深度研究並得出更具爭議性的結果。

信言設計大使2024年4月季度資助計劃現已接受報名,請於2024年4月20日前提交你的計劃書!

20241月季度資助計劃獲選名單包括:

 

“Deploying alternative water source harvesting in the countryside of Kuk Po” - Francis Lam

專注探索在傳統農業村谷埔部署的集水方法。谷埔是一個客家村落,在1910年代的高峰期人口超過五百人,亦擁有複雜而發達及充滿傳統智慧的水利基礎設施。該項目所建議的集水裝置是重新發現和連接該水系統的開始,並提高大眾對水資源對我們生計重要性的認識。該裝置將現場展示雨水和霧氣收集,滿足更廣泛的社區提供教育目的。

 

“e-Co Architecture: A Cooperative Fab-Lab Exploring Ecological Community Facilities” -Provides Ng

旨在探索如何將回收固體木材廢物,並重新利用並無縫整合到建築過程中。合作製造實驗室計劃與當地社區合作,創新如何影響和改變公眾設計和製造公共設施的方式。有助於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更具包容性和適應性的設計,透過木材廢料的升級改造實現社會持續性和環保的建築和社區實踐。

 

「一件家俱」- ZOU-MAT

「一件家俱」計畫挑戰了家俱的社會文化規範和意義。傳統上,我們與家俱互動的行為受到社會期望的影響。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家俱被重新調整用途和造型,以滿足城市環境和居民的特殊需求。計畫從城市研究和照片調查開始,詳細記錄了被重新調整用途的家俱。收集到的數據將根據家俱的類型、特徵和周圍環境進行分析和分類。該計畫通過展覽作為媒介,展示了研究結果。展覽將展出被重新調整用途的家俱,參觀者可透過與其互動,探索家俱如何塑造和影響空間。通過對被重新調整用途的城市家俱的研究,該計畫探討了場所營造的概念,擴展了我們對家具的理解和感知。

 

“Hong Kong Soil” - 梁康勤

將研究廢棄土壤回收利用,以及用它們製作陶瓷作品的研究計劃。這是她早期由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支持的項目的擴展。項目將展出一系列樣本、地圖、物品和裝置,並組織公眾參與活動,通過別樣的經濟模式,找到循環和社區賦權的可能性。透過充滿好奇的研究和實驗,該計畫會展現本地泥土的魅力,將其轉化為各種尺度的作品。

 

“After Life Design for Lost Wings Theatre Land Art Festival”  - 甄詠蓓

童迷香港藝術計劃有限公司與永續時尚實踐者黃琪合作,推出一系列2023年至2025年進行的自然藝術劇場教育活動。為應對其資源消耗,本計劃旨在將傳統的「取得-製造-丟棄」模式轉變為循環模式,提升社區福祉,實施可持續生產。計劃團隊將收集所有在活動中製造的道具服裝,將其重新化為設計品(如杯墊和書籤),分發給公眾。

 

“Market Life: Understanding Domesticity in Public Space” - 馮詩蔚和姚凱琳

針對女性家庭生活在公共領域的議題,此項目是一個香港公眾街市的考古研究,以家庭主婦的視覺建構街市生活的空間和設計故事。女性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不管在家庭還是公共場所都有著緊密聯係。在一個以男性作爲設計準則的城市中,家庭主婦是如何在公共場所中擔任家庭角色,以及公眾街市的設計如何講述女性在城市的性別體驗?

 

“By Us, For Us: Hong Kong Co-operatives, Future-proof Narratives Goals” - 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

延續他們先前的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支持的項目,並擴展將公務員建築協會(CBS)作為替代住房模式進行第一階段研究。在香港,曾有一段時間,城市聚落CBS模式形成,從公寓延伸到院子、街道和社區裡。該計劃將透過兩個公共論壇、出版物和國際展覽展開,共同製定試點原型計畫實施和公共傳播的路線圖

 

“Plugin Housing” – 眾建築

該研究出版物會探討住房政策領域的拼湊問題,同時是一本准宣言和圖畫小說,這本書將提出模組化預製建築的遠景,旨在解決不同地區和人群的住房危機。從美國的過渡性住房社區到中國內城脆弱的歷史街區,調查了建成計畫、歷史遺產、政策實驗和居民的生活經驗。將展示瞭如何透過漸進式「融入」現有條件的溫和行為,透過建築即產品帶來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