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設計大使「未.共研社」2017 | 入圍 Beazley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

19. 9. 2018

「未.共研社」2017 入圍2018年度設計獎Beazley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

 

「未.共研社」2017《細小的威力》微型公園(主策展人: 姚嘉珊,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執行總監)入圍2018年度設計獎Beazley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 該獎項每年都被頒發給全球最具有創意的設計和概念。設計類別包含平面﹑建築﹑時裝﹑產品﹑數字和運輸設計。今年「未.共研社」2017被列入87位候選者之一,並將於2018年9月12日至2019年1月6日在倫敦Design Museum, Beazley Designs of the Year Award展覽中展出獲選作品,包括照片紀錄以及設計師團隊Gary Chang (香港設計導師) 和設計學員陳芷瑤﹑黎銘謙和傅李程的 “城中線” (Part(k) of the City) 欄杆椅設計原型。

 

「未.共研社」2017 是由信言設計大使聯合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姚嘉珊推動及構思。通過聚集來自不同界別的設計師,計畫旨在集中討論前瞻思維,並對香港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帶來影響,展示出設計如何能為社會和公共空間帶來正面貢獻。

 

首屆計劃的主題為《SMALL IS MEANINGFUL》(細小的威力), 不但探討微小概念和共享空間,亦回應現今住屋狹小的現象和構想未來的微型公園。 參加者先探索「細小」在社區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而反思如何善用微小概念帶來正面影響。項目的最終目標是要激發新思維,為香港帶來一系列微型公園的新原型設計。「未.共研社」2017四個微型公園概念設計包括:

 

城中線

設計團隊:陳芷瑤(建築與景觀設計畢業)﹑傅李程(新媒體與科技設計師, 工作於深圳)﹑黎銘謙(平面與品牌設計師)和設計導師 張智強 (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 Hong Kong)

城中線透過改造路邊欄杆,探索建造微型公園的可能性。這個項目探討如何能透過欄杆重奪城市空間,將之改造成怡人的微型公共共享空間。團隊從人們對欄杆的各 種自發應用裡得到靈感,嘗試扭轉欄杆線性的單一用途,設計出體積細小(可摺疊及方便攜帶)卻用途多多(座椅、閱讀、共享)的欄杆裝置。

 

反斗公園

設計團隊:原田実 (環境保護論者及新媒體與科技創造家)﹑葉希芃(建築師)﹑張梓卉(建築與景觀設計畢業)和設計導師 Mimi Hoang (nArchitects, New York)

反斗公園把路邊貨斗 ( 一般在香港用於存放和運送建 築廢料 ) 改造成微型公園,為社區帶來轉變。這個方案以貨斗改造的微型公園組成強大網絡,可按需要送到市區不同地點使用。設計結合遊樂場景和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水藻牆,為人煙稠密和空氣污染的地區帶來低成本綠化方案。市民也可以利用貨斗裡的感應器,監控微型公園裡的空氣質素轉變。

 

「遊」樂園

設計團隊:吳然 (城市設計師和研究員, 工作於深圳)﹑黎偉傑(平面與品牌設計師)﹑曾首彥(工業及產品設計師)和設計導師 Sam Jacob (Sam Jacob Studio, 倫敦)

在虛構的未來香港的前題下,「遊」樂園是一個公園速 遞系統,讓社群和個人按需要訂購個人化的公園體驗。用戶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挑選不同公園模件, 建構屬於自己的臨時公園。收到訂單後,公園將透 過第三方貨車聯運系統送遞,讓用家在一定時間內使用公園。

 

停一亭

設計團隊:陳曼霞(建築評論家和設計作者)﹑吳泳雯(工業及產品設計畢業)﹑王守賢(建築畢業) 和設計導師 黃炳培 (anothermountainman 又一山人, 香港)

亭是一個可以裝置在香港不同地方的微型公園 。停一亭不單為稠密的都市提供一個戶外空間 ,這半封閉的展館帶來一種體驗 ,讓繁忙的都市停下來 ,與周街的環境有更深沉的經歷。參觀者進入亭子,會先看到螢幕上的一連串影像,影像由裝置在亭子頂部的照相機拍攝,而這些影像,捕捉了匆忙的都市人平日忽略的城市影像。參觀者隨後可以 透過藍芽裝置控制照相機,尋找城市當中、被他們忽 略的人、情、事, 發掘香港中的大小驚訝。

 

請繼續留意信言設計大使 Instagram 和Facebook 專頁。歡迎透過以下網頁查詢未˙共研社得的更多資訊:

「未.共研社」2017《細小的威力》微型公園:

https://designtrust.hk/design-trust-futures-studio-2017/zh/

「未.共研社」 2018 《眾樂樂˙園》:

https://designtrust.hk/design-trust-futures-studio/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