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再公共化:私人建筑师如何重塑 1970/90 年代的香港公屋

香港的公屋越來越受到網民和學者的認可。 然而,當代的描述要麼是將單個屋邨的細節浪漫化,要麼是將政府資助房屋的複雜歷史簡化為孤立的事件。 本研究反駁了公屋只由政府部門設計的一般假設,指出在1970年至1990年代的二十年間,香港的殖民地政府依靠私人建築師來推行公共住房計劃,這是一個獨特而又被忽略的時期。 「公屋再公共化 」發現了在私人部門開發的設計轉型過程中的特徵。 走出他們的商業領域,私人建築師在一系列變革性的設計中推動了公屋設計的界限。 承前啟後,「公屋再公共化 」希望能點燃下一代公屋設計的熱情、討論與合作。

香港的公屋越來越受到網民和學者的認可。 然而,當代的描述要麼是將單個屋邨的細節浪漫化,要麼是將政府資助房屋的複雜歷史簡化為孤立的事件。 本研究反駁了公屋只由政府部門設計的一般假設,指出在1970年至1990年代的二十年間,香港的殖民地政府依靠私人建築師來推行公共住房計劃,這是一個獨特而又被忽略的時期。 「公屋再公共化 」發現了在私人部門開發的設計轉型過程中的特徵。 走出他們的商業領域,私人建築師在一系列變革性的設計中推動了公屋設計的界限。 承前啟後,「公屋再公共化 」希望能點燃下一代公屋設計的熱情、討論與合作。

Read More

2022
成功申請人: Rico Samuel Diedering and Pedram Ghelichi

Rico Samuel Diedering,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候選人。 他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小尺度建築的適應性。 Rico曾就讀於柏林工業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擁有建築和城市設計碩士學位。 他曾在法國-德國LML工作室從事在中國的水體活化方案。 Rico是中德研究協會URBANIXX的成員,併負責中大聯合書院涼亭項目。

Pedram Ghelichi,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博士畢業生,目前在該校擔任講師。 他的研究興趣是建築設計理論、二十世紀的建築實踐以及建築設計和施工過程。 目前,他已經為一本書發表一專題章節,並在多個期刊及會議發表文章數篇,包括ARQ、IASS 2018、ICSA 20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