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urvey of Material Ecologies

A Survey of Material Ecologies

 

A Survey of Material Ecologies展示未 · 信言節中特色裝置的材料樣本和原型,以及由信言設計大使種籽和專題資助計劃、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計劃所支持的研究項目,作品包括:Hokuto Ando & Toshiya Hayashi of We+, Lidia Ratoi, Jacqueline Chak, 梁康勤Niko Leung, 吳燕玲Elaine Yan Ling Ng, Florian Wegenast & Christine Lew, Yu Jianing and Winnie Heung, Gaau1 Up and Donn Holohan.

M1: 海藻料樣本,We+

M1.1:形狀研究,2023

M1.2: 印刷實驗,2023

M1.3:褪色實驗,2023

M1.4 : 塗層實驗,2023

 

這部分展示了We+為項目 Less, Light, Local 所開發的材料樣本,這是一個探索棄置/非食用 ITA NORI 替代價值的研究項目。利用紫菜的固有特質--耐用、輕巧,以及作為薄片材料的可持續性--該項目結合了荒川GRIP技術,創造了一個裝置作品。未.信言節2025的特別版於Sea Garden: Design Trust Ideas Lounge展出。

ITA NORI最初源自日本手工造紙技術,自江戶時代起就被用於壽司和飯團。然而,氣候變遷、水溫上升以及洋流變遷導致海藻營養不足,許多海藻無法食用而被浪費。本項目探討棄用/不可食用ITA NORI的其他應用,將其重新詮釋為類似和紙的可持續材料。透過利用當地資源與技術,在尊重傳統智慧的同時,也探索當代用途。由於海藻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棄置/不可食用的ITA NORI 因其在永續設計中的潛力而受到全球關注。


M2.1: 絲瓜檯燈樣本,Yu Jianing and Winnie Heung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

由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支持,「這是絲瓜?」是一個創新家具項目,探索絲瓜作為可持續設計材料的潛力。我們將絲瓜與定制生物塑料結合,創造出功能性和環保的家具。此項目展示了絲瓜在減少對傳統材料依賴和利用未充分利用資源來減少浪費方面的潛力。我們的目標是推廣絲瓜作為可持續替代品,解決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問題,並促進循環經濟。此外,我們希望通過為中國農村農民提供新的收入來源,促進經濟增長。通過展示絲瓜的可能性,我們希望激勵設計師和行業專業人士採用可持續實踐,並鼓勵設計、建築、農業和環境保護領域的跨學科合作。


M2.2: 「香港土磚」原型- 香港再造挖掘土壤,梁康勤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未·共研社2022設計學員)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香港土磚」探討回收及再用建築地盤棄置泥土的技術及文化機會,不單從減少環境負擔的意向出發,亦透過深入研究及實驗,彰顯這種物料對城市的特別價值。自2021年起,「香港土磚」透過探究性的研究和實驗,探索棄置泥土的潛力,將其轉化為不同尺度的作品。一系列的樣本、地圖、物件和裝置將會展出,並舉辦公共活動,探索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M2.3: Impossible Brick –蠔殼磚頭樣本,Lidia Ratoi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Impossible Bricks」是一個多學科項目,基於食物垃圾、牡蠣或貝殼、植物種子、樹皮等結合進行機器人製造和天然建築材料的綜合開發,在人、環境和技術之間創造了一種善解人意、有意識的互動。

這個過程包括持續研究物質性、數位製造的新形式與詮釋,以及其相對應的軟體。它所提出的轉變顛覆了當前的消費敘述 - 將資源耗盡轉變為構造的起始點,靈感來自Impossible Food,關於替代吃肉的創作,藉此不再漠視人類對其他物種或自然本身的影響。


M2.3: Hong Kong Brick –升級再造建築廢料磚,Florian Wegenast & Christine Lew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未·共研社2019 & 2022設計學員)

「因時『製』宜」由姚嘉珊於2021年策劃,Hong Kong Brick作品是於疫情期間以搜集被拆除的商店建築廢料而製成。 從香港各地的不同商店收集的碎石、水泥和玻璃碎片,將其分解成較小的碎片,然後在鑄造出新磚塊。考慮到眼前的危機,設計師決定鑄造磚塊,同時以磚塊的雙重性為特徵代表著重建新事物為基礎,也代表過去如何推動我們為未來創造積極影響。


M3: 未·共研社2019「鳳凰舞動」地氈樣本,吳燕玲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未·共研社2019 & 2022設計學員)

考慮到地氈與虎豹别墅的時間和空間的特殊意義,而這地方即將變身成虎豹樂圃,我認為新的地氈作品應該像音樂一樣,可以成為一種個人化的獨特體驗。設計過程中,她進行了不少古蹟研究及物料實驗,並以72 種不同紗線編織糅合成前所未有的9 款互動紗線,再結合太平地氈的傳統工藝及細緻的手工簇絨技術,以一種嶄新的能與環境互動的紗線做出作品。新地氈的設計是一款中式傳統鳳凰圖案,在不同的角度、燈光水平、距離、時間以及室內溫度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M4: 升級再造塑膠樣本,Jacqueline Chak (未·共研社2022設計學員)

EDITECTURE 很自豪地介紹他們的創新分支 reEDIT。除了室內設計之外,reEDIT 還致力於推動研可持續究與發展。reEDIT 的使命是重新定義可持續設計,透過融合尖端科技與前瞻性創意,打破陳規, 旨在將可持續性無縫融入主流文化,使其既容易獲得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