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馺以廣州美術學院為背景框架,研究大灣區設計教育於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間的構成進程,藉此體現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城鎮發展。研究旨在審視大學課程如何將設計教育、設計實踐和城市文化聯繫起來,以此探討設計教育的過程和成果。肖馺的研究亦受到與設計及建築相關的M+檔案啟發,着眼於廣東本地和區域背景,追溯香港的機構在重新構建和應用「現代設計」方面的關鍵交流與互動。
肖馺以廣州美術學院為背景框架,研究大灣區設計教育於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間的構成進程,藉此體現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城鎮發展。研究旨在審視大學課程如何將設計教育、設計實踐和城市文化聯繫起來,以此探討設計教育的過程和成果。肖馺的研究亦受到與設計及建築相關的M+檔案啟發,着眼於廣東本地和區域背景,追溯香港的機構在重新構建和應用「現代設計」方面的關鍵交流與互動。
肖馺為歷史學者,其研究及著作探討包浩斯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她主要透過傳播和翻譯建築大師瓦爾特 · 格羅佩斯和貝聿銘等人的作品,呈現包浩斯藝術及設計的原理。其著作曾刊登於雜誌《建築評論》及期刊《West 86th: A Journal of Decorative Arts, Design History, and Material Culture》。她在2016年於德紹包浩斯基金會的「包浩斯實驗室:全球現代主義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學者。肖馺擁有英國約克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