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季度資助計劃獲選名單:
「闖入聖殿」出版物 - 朱珮瑿
該出版物是2022年在香港大館F倉展室舉行的同名由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支持的展覽的延伸,展示委約的藝術和設計作品,以及相關的研究/參考資料和公共活動。本項目及出版物深入探討出生于1980年代的中國女性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的作品,以及那個時代、當前的發展、創新和與城市主義、可持續發展和建築環境相關的壓力對她們作品的影響。
“Water Remembers: Restoring the Vanished Cultural Landscape” – 島嶼研究網絡(香港)及 淡水(胡淡名)
該研究項目靈感來自位於珠江三角洲之間的馬灣的空間環境。此項目以香港及大灣區的漁民及其他沿海社區為研究對象,透過龍舟傳統記錄他們的文化記憶。目標是將當地的海洋知識和技能延續和傳承給下一代。本項目將展示設計師淡水(胡淡名)和島嶼研究網絡(香港)的作品,捕捉龍舟的動態,並說明他們如何運用時間策略來駕馭當前的空間不連續性。擬舉辦的展覽、專題講座和工作坊將提供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探索水上社群的有機存檔方法,見證文化景觀如何得以保存。
“Forgotten Heritage: A documentation of abandoned graded historic buildings” - 鄺亦琪
該研究項目識別和記錄了被遺忘建築物的歷史、照片、圖畫和故事,將研究整理成網上資料和出版物,並將推出展覽供公眾參觀和繼續貢獻。儘管已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正式評級,但仍有超過 50 幢歷史建築被遺忘。由於這些歷史建築的歷史資料沒有作為公共財產妥善存檔,與其他歷史建築的管理和調查水平參差,它們作為個別建築物的歷史意義,以及與城市發展的關係,並未獲得認同。本項目旨在提高公眾對文物建築的認知,並作為一個資料庫,引導未來對文物談話和改造的研究。
“Novo Typo Offgrid Expo” - Mark van Wageningen
該項目包括 2025 年 4 月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 Novo Typo Offgrid 展覽、工作坊以及中英文雙語出版物。展覽在概念上建基於三個基本元素:字母、紙張和墨水。在展覽中,將深入探討如何以深圳當地的原材料製造這三個基本元素。這種方法形成了對中國背景和環境的轉換和轉化。本次展覽將荷蘭的通用設計概念形象化,並將其轉換到中國的環境中,與中國的設計師、學生和有興趣的人士進行對話。其目的是為設計研究和實踐的跨文化交流提供靈感和資訊。
“Borders Reopened: Regenerative Futures for Forbidden Landscapes in Sha Tau Kok” - Tsz Kwan Lai
項目旨在將沙頭角獨特的建築環境以數位化方式存檔,因為該區正從歷史上的禁區過渡成爲一個更容易接近的景觀區域。透過現場實地調查,本研究將透過攝影調查、錄影紀錄和城市研究,研究該地區的環境和居民的觀點。本研究將分類歷史背景、建築設計語言和結構特徵,記錄沙頭角地區建築環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作用。透過探索再生建築與鄉郊保育在最近重新開放的邊境背景下的交集,本項目希望在邊境的行政、規劃、可持續發展和當地旅遊等方面對地區事務有所啟發。
“Archiving Archiving: Scoping” - Zara Arshad
研究計畫探索東亞與東南亞 (ESEA) 設計檔案文化。自 2021 年起,該計劃採用跨國視角,對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獨立和非正式設計檔案館進行探查、檢視和交流,其中包括馬來西亞設計檔案、新加坡圖形檔案、The Book Society 和香港設計歷史網絡。計劃發佈的小志名為《Scoping》,將是「Archiving Archiving」的第一個出版成果。這本實驗性的刊物將聚焦香港和大灣區的背景,邀請在本地和區域設計檔案庫工作或與之合作的同行投稿。項目將反思一些關鍵概念,例如表達的政治與詩學、具體實踐、氣候與保存,以及檔案體驗。
“Island of Chicken Wings” - Bryan Wood, Jimmie Lu and Gabe Singer
該項目是一部以坪洲歷史最悠久的餐廳雞翼陳為主題,探討坪洲歷史的紀錄片。在 1980 年代,隨著附近坪洲戲院的開幕,以及鄰近愉景灣住宅社區的發展,這家餐廳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數年後,隨著多家工廠及坪洲戲院於 1989 年關閉,餐廳的生意亦開始下滑。儘管經歷了這些艱辛,陳氏家族仍堅持經營了數十年,繼續提供美味的家傳菜譜,同時見證了香港的快速發展和小漁村社區面貌的改變。本紀錄片以坪洲當代故事中的陳氏家族為中心,揭示了塑造島上和島外城市生活的更大的社會歷史力量。
“Videotage Media Art Collection Kiosk” - 錄映太奇
該項目旨在為錄映太奇媒體藝術收藏(VMAC)開發一個流動、靈活和包容的站點。透過重新利用舊傢俱,這項計劃不但活化了 VMAC 作為媒體藝術機構近四十年來在香港根深蒂固的傳統,同時也在社區中培養了新的外展機會。自2008年成立以來,VMAC已累積了超過750件錄像作品的多元化收藏,此外還有書籍和簡歷。從小型電影院到流動研究桌,該團體將此升級再造設計項目視為一個展亭,能夠被分解和重新組裝成各種配置,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和各種活動形式,同時向更廣泛的社區分享錄像作品檔案。
“Sail of Traditional Sampan: An Open Source Community Initiative for Wooden Boat Builders” - 蒲窩青少年中心
該項目邀請公眾欣賞植根於香港城市歷史的本地船隻製造及維修工藝。蒲窩青少年中心致力於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專注於木船製造的傳統工藝,並注意到公眾社群難以接觸到木船製造的工藝。該團隊計劃推行一項開放源碼的措施,透過不同的節目和活動,讓大眾了解木船的建造過程。我們將製作一個傳統舢舨模型套件,提供親手學習的經驗,包括詳細的說明和木船的歷史背景,讓社區人士更深入了解這項寶貴的傳統工藝。
“ ‘Eel-ply’ fabrics: Fish skin as a biological textile model for new material design” - Dean Mason
該項目利用生物學、材料與設計方法來描述當地淡水鰻魚皮的特性,並與香港的大學合作,開發生物組織力學的優勢領域,作為生物仿真紡織品、發現新材料與轉譯的平台。海洋生物材料提供了大量高性能的靈感來源:防污塗層、高韌性支架、絢麗的結構色彩和自愈線。尤其是魚類的鱗片,提供了許多生物模仿的素材,特別是重甲或快速游動的魚類,成為保護性或流體動力表面的靈感來源。鰻魚的鱗片具有獨特的鱗片形態與排列方式,與其說是鱗片,不如說是交叉層織物,展現出其他魚類鱗片可能沒有的生物模仿潛力。本項目打算探索鰻魚皮這種機械特性可能的應用,特別是與「非捲織物」設計及低摩擦、動態遮蔽/塗層有關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