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精選

20. 9. 2023

信言設計大使欣然分享最近的精選資助計劃。 包括由何力輝帶領的 「群眾聆聽:社區共享中的公民技術 」、Lidia Ratoi 基於 “Impossible Bricks”項目的 “Alter Native”工作坊、 周穎聖的「CHICHOIMAO. from Hong Kong to the world」作品展覽、 蕭健偉的《遊樂實現所》共創公共兒童遊樂場展覽於PMQ展出以及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帶領的研究項目「By Us, For Us」。張昊天、李天穎與郭倩的研究項目《分形城市:香港生活空間點雲圖》 的研究影片《分形城市》和鄭穎臻與洪澤錕的研究影片「Docking」在2022年香港建築師協會香港建築微電影創作比賽分別得獎。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 何力輝帶領「群眾聆聽:社區共享中的公民技術」

圖片由何力輝拍攝及提供

該項目調查公民技術在社區“共享資源”方面的潛在應用性。鄰里關係研究所相信以人為本的鄰里設計:先以人為本的研究,然後是既定設計原則,然後再進行創作。在這個項目中,鄰里關係研究所以研究及原型製作為目標,並詢問:“我們如何更好地聆聽和想像社區鄰里的痛點?” 以不同類型的持份者之間的合作為目的,與持份者測試一個社區聆聽工具,可以改善我們的社區空間。該項目在鄰里關係研究創新框架下運作中舉行了三項測試,通過網站調查、AR和charbox體驗以及數據安裝等技術,並收集了超過1650名參與者對最近在香港舉辦的展覽和在線體驗的反饋。過該項目,團隊探索並擴展了技術如何識別目標受眾、創建相關內容、吸引各種利益相關者並衡量社區項目成功與否以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的可能性。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成功申請人 Lidia Ratoi 的“Alter Native”工作坊

圖片由Lidia Ratoi拍攝及提供

Lidia Ratoi最近與香港大學的學生在長洲舉行了“Alter Native”的工作坊,探索使用增材製造技術在當地的粘土和牡蠣材料上。他們將3D打印和鑄件等的不同建築技術套用在流浮山收穫的牡蠣殼上,並在西園露營公園建造兩堵原型牆。資助計劃“Impossible Bricks”是一個多學科項目,基於食物垃圾、牡蠣或貝殼、植物種子、樹皮等結合進行機器人製造和天然建築材料的綜合開發。從而在人、環境和技術之間創造了一種善解人意、有意識的互動。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張昊天、李天穎與郭倩的研究項目《分形城市:香港生活空間點雲圖》 的研究影片《分形城市》得獎

圖片由張昊天提供

《分形城市》記錄了一系列居住環境,從各種形式的屋村到地下隧道裡的臨時居所。這些從香港豐富的居住環境中挑選出來的典型案例被分解、折疊和變形成為奇異的景觀。在這個分形城市中,大與小、內與外等概念不再適用。它試圖挑戰三維限制,並設想一個具有流動空間結構的未來數字空間。

城市的三維掃描片段以點雲的形式呈現,忠實地記錄了逝去的體驗,同時在美學上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在與物理世界的這種張力中,影片提出了對虛擬空間的另一種想像,並非脫離現實,而是與現實相糾纏。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鄭穎臻與洪澤錕的研究影片「Docking得獎

2022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圖片由Heather Cheng拍攝及提供
研究影片,圖片由鄭穎臻與洪澤錕拍攝及提供
碼頭的移動式宿舍,圖片由鄭穎臻與洪澤錕拍攝及提供

鄭穎臻與洪澤錕的研究影片「Docking」近日榮獲2023年哥本哈根建築節國際短片一等獎,以及2022年香港建築師協會香港建築微電影創作比賽二等獎。 該研究影片關注街頭露宿者的生存狀況。在觀塘公眾碼頭的露宿者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搬遷。現有的宿舍在建造過程當中所浪費的物料不少, 因此鄭穎臻的團隊設計了兩種已簡單為主的移動式和折疊式宿舍。新的宿舍不單止可以減小建造時浪費的物料,還會使用到極簡的拆裝方式。該項目早先於2022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中展出,並將繼續為對空間模型作出改善,並透過短片和雜誌記錄下過程中與大眾的參與。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周穎聖的「CHICHOIMAO. from Hong Kong to the world

New Designers Selects London展覽空間,圖片由New Designers Selects London拍攝及提供
圖片由自在貓拍攝及提供
個人作品展海報,圖片由自在貓拍攝及提供

「CHICHOIMAO. from Hong Kong to the world」是由周穎聖帶領的設計項目,他的作品較早前在倫敦舉行的New Designers Selects London中展出。透過在世界各地的展覽陳列出自在貓各種創新的木工做品,周穎聖希望能夠向全球的觀眾宣揚香港本地的木工藝。自在貓的作品使用實木及傳統的木工技巧,簡單的形式同時也平行實用性和美觀。自在貓致力在香港發展手工木製品。作品將於八月十一號至九月三號在元創方H401舉行的自在貓作品展中展出。

 

信言設計大使種籽資助計劃:蕭健偉帶領的《遊樂實現所》共創公共兒童遊樂場展覽

圖片由蕭健偉拍攝及提供

該展覽早前已在元創方展出。高密度的香港,在山與海之間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城市肌理與空間,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尺度細小的公共遊樂空間。香港有600多個公共兒童遊樂場,一代的遊樂場塑造著一代人對城市的理解、童年的回憶,和生於斯長於斯的歸屬感;本次展覽亦試圖探索理解屬於香港獨特遊樂環境與其文化孕育的途徑。

圖片由蕭健偉拍攝及提供

據2019年施政報告計劃,未來幾年香港將更新170個公共兒童遊樂場,並把公眾參與元素加入成為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小型展覽展出包括2021-22年間公眾參與過程中超過800名小孩、家長和三十多間學校與機構的部分共創參與成果, 同時誠邀請各位一同分享心目中對理想遊樂環境的想像,作為孕育新一代公共兒童遊樂場的紀錄。

 

信言設計大使專題資助計劃: 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 帶領的「By Us, For Us

圖片由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拍攝及提供

「By Us, For Us」 旨在通過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探討香港房屋合作社的歷史、現存問題及未來。這些研究考察了世界各地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和個性化所有權模式。通過一系列研究,研究團隊通過繪製圖紙的方法探索漸進式社區尺度發展策略,支持一系列社區論壇。通過繪圖方法進一步加深對於城市景觀的了解, 不僅展示了城市發展背後的潛在邏輯,也提供了帶來改變的可能性。該研究將繼續探索房屋合作社的發展路徑作為香港的另一種可能性。

圖片由Architecture Land Initiative拍攝及提供

「By Us, For Us」香港房屋合作社研究將圖集刊物作為一個持續文獻庫,通過現場採集的信息與檔案記錄香港公務員建屋合作社的建成情況與歷史。該刊物以不同專題分類,並且將這些材料同包括蘇黎世、柏林、紐約和東京在內的其他合作房屋案例進行對比研究,籍此希望探索香港的可能發展方向。通過一系列視覺工具以及論壇,該研究持續建立一個重構香港合作房屋的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