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istortion

從河岸傳統社會,發展成市鎮與漁村,再進化成一個以十一座巨型城市和未發展的城市邊緣土地所合成的地域,n=distortion勘探珠江三角洲(PRD)的演進過程,把珠江三角洲視作為一項大規模的生態實驗,而這地方就如我們都「共同身處在這舢板中」。

從河岸傳統社會,發展成市鎮與漁村,再進化成一個以十一座巨型城市和未發展的城市邊緣土地所合成的地域,n=distortion勘探珠江三角洲(PRD)的演進過程,把珠江三角洲視作為一項大規模的生態實驗,而這地方就如我們都「共同身處在這舢板中」。

透過以城市村落作為根據地的從業者之間的協助與對話,n=distortion將可持續生活的建設帶了回家,返回到珠江三角洲。為實現這目標,藝術家團隊Handshake 32將與在珠三角城市村落內外的藝術家合作。是次合作是希望,在九座中國城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在文化、歷史和生態層面上不斷改變的發展下,仍然能夠為可負擔的兼價房屋問題牽引起富啟發性的討論。

儘管珠三角的GDP總值與瑞士的相約,土地總面積僅是瑞士的1.3倍,而總人口卻是瑞士的7.75倍,n=distortion從比較這些事實出發,而藉此反問:當國際資源的分配如此明顯地不平等時,我們構建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整個地區的經濟適用房屋匱乏,居民只能利用廢置物或二手家具,把可住房屋和生活拼湊起來,在城市分割成格子一般,互相靠依地聯繫和生活著。n=distortion所構造的舢板便反映了這一種現實。

n=distortion 新將統計數據重置,用來展開一次重要對話:GDP X總面積X人口。為了引起人們對經濟分配不均作為全球生態的因素的關注,每個城市項目的資金都以當地的房地產價格水平來分配。這意味著,一些代表主要城市如深圳、廣州、香港和澳門的藝術家將會有現金資本以購買作品物資,而其他參與藝術單位剛需要以張羅二手廢置物以搭建自己的成品。「巨型城市」與被拼湊出來的舢板並存,展現珠三角以船航為生的雛型。

n=distortion由兩個部分組成:(1)以協作形式建構而成的,載有11個裝置的舢板設計,當中每一個建築代表著珠三角的一個巨型城市;(2)在深圳舉行的兩個公共論壇,以討論每個受「規劃規範」的協作項目的困難與驚喜。論壇在UABB主會場和在白石洲的Handskake 302場地舉行。是次展出的裝置藝術和論壇喚起了人們對珠三角的傳統以舢板而生的生態,以及當代城市集中攏合與收集化的系統之間的衝突與反思。

n=distortion是2015年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UABB)的一部分。

 

 

 

Read More

June 2015 - February 2016
成功申請人: Mary Ann O'Donnell
機構: Handshake 302